市政协人资环农委员会,张尚清、陈章志等委员: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你们分别提出的《全面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建设和恢复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建议》(第20215013号)、《关于推广种植市树凤凰木进一步提升厦门高颜值城市品质的建议》(第20212036号)、《关于规划建设白鹭主题湿地公园的建议》(第20212049号)等3件提案,经市政协提案委同意,并案为第5号重点提案:《关于推进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建设和恢复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建议》(第20215013号)办理情况
(一)工作背景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保护珍稀动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
厦门市海岸线长达254公里,滩涂广阔,适宜红树林生长。然而,由于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海岸红树林面积大幅锐减。因此,建议中提出的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推进新建一批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完善监测体系、加快科普宣传教育、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等建议契合我市实际,与中央部委文件精神一致,对我市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工作进展
我市历年来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的建设工作:1999年4月市市政园林局下属单位市筼筜湖保护中心联合厦门大学开展了红树林恢复种植,试种的两种红树植物--秋茄和木榄均顺利成活。2001年4月起,筼筜湖湖心岛周围和导流堤南侧大面积引种秋茄、白骨壤和红海榄等红树植物新品种约1.6万平方米;2006年结合第三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在外导流堤种植了具有厦门亚热带特色的红树林近1万平方米;2013年至今,继续推进红树林扩大种植工作,并于南湖、天湖水体周边成批种植秋茄、木榄等红树植物。目前,筼筜湖内外导流堤和湖心岛人工引种红树植物共计7种(秋茄、木榄、榄李、拉关木、无瓣海桑、红海榄、桐花树),并有多种半红树植物,种植面积总计约2.8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市资源规划局已委托厦门大学开展《厦门湾典型海岸生态修复模式研究及示范》课题项目,推动做好我市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及监测与评估工作,目前正实施项目有:鳌冠海域岸线保护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红树林修复40.48公顷)、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红树林修复3.1公顷)、杏林大桥-新阳大桥段岸线整治工程(红树林修复约5.2公顷)。市海洋发展局会同翔安区,在下潭尾滩涂分两期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工程。其中一期总用海面积115公顷,种植42.8公顷红树林。下潭尾公园作为厦门市首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现已开放。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严格涉海工程环评审批、加强海域水质监测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红树林保护区及附近海域的监测和保护。思明区通过在金榜公园、狐尾山公园及社区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宣传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多方位多途径加强宣传红树林保护修复。湖里区已建成五缘湾湿地公园,公园设有原生植被保护区、湿地核心保护区、红树林植物区等区域,成为白鹭等珍稀水禽重要栖息地和生产繁殖的优良场所。集美区实施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其中,厦门大桥一侧红树林主要以补植为主,补植面积约1000平方米。集美大桥一侧港汊区域种植红树林面积约30000平方米。海沧区已联合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组委会等开展两次“蓝丝带行动”的红树林种植活动,并认真开展鳌冠海域岸线保护和生态综合整治(鳌冠片区海域修复)工程(营造红树林湿地40.48万平方米)。同安区于同安湾(浪漫线一期)滨海西大道外侧环东海域西侧滩涂区域,实施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红树林绿化工程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相关单位将按照《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文件要求,并结合该政协提案建议,继续加强做好我市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是及时清理筼筜湖区死亡植株,去除部分植物,为红树林生长腾出空间;二是结合筼筜湖清淤工程,加固内外导流白鹭岛等红树林区的木桩,吹填补充流失的淤泥,并在合适的季节补种红树林;三是加强筼筜湖区红树林区虫害监控和防治工作,避免虫害发生,并强化红树林生态健康评估与管护工作,保障筼筜湖区生态健康。四是加快推进下潭尾公园二期项目建设。
二、《关于推广种植市树凤凰木进一步提升厦门高颜值城市品质的建议》(第20212036号)办理情况
(一)工作背景
凤凰木是厦门市市树,开花时红花锦簇,象征着经济特区如火如荼的腾飞景象。目前我市凤凰木种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基础,除岛内金尚路外,在各区道路及公园景观中均有较多应用。一是以凤凰木为主要景观树种的道路景观,如思明区湖滨中路、湖里区新丰路、集美区诚毅东路、海沧区马青路、翔安区新城中路、同安区陆丰路等。二是在公园等绿地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凤凰木特色景观,如集美区日东公园和风景湖公园、翔安区舫山北路退线绿地、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沿线景观等。
(二)工作措施与成效
按照提案建议,市市政园林局、各区等相关单位积极协商对接,在梳理总结当前我市凤凰木推广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两高两化”部署要求,进一步将提案建议融入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中。
1.紧抓管理源头,进一步强化凤凰木应用
市市政园林局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强引导凤凰木种植,积极推动各区各新城在满足生态多样性和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市树凤凰木的种植应用。一是对现状景观进行梳理补强,逐步增植补植凤凰木,湖里区已将凤凰木补植列入年度分批次增绿补绿工作计划,集美区将结合地铁沿线修复工作打造成片的凤凰木景观等。二是在新策划项目中强化应用,在综合公园、街旁绿地、道路绿化等项目中带状、片状种植凤凰木,初步形成具有厦门印记的景观打卡点,翔安区将在翔安中心公园方案中设计凤凰木组团景观,形成网红景观打卡地,思明区策划打造蔡岭路(岭兜段)市树凤凰木示范道路,同安区计划在环东海域新城环湾西路中运用凤凰木和美丽异木棉搭配提升道路景观等。
2.强调片区特色,重点推动马銮湾试点建设
持续强化凤凰木在马銮湾片区的成带、成块、连片种植,形成特有的大规模市树特色景观。一是在马銮湾环湾岸线25公里的景观带中,凤凰木的种植比例达到乔木树种的40%,仅南岸环湾就规划种植1万多株;二是马銮湾外湾5号生态岛还将打造为凤凰木主题岛,总面积约10公顷,全岛将种植不同规格的凤凰木约1600余株,占乔木总数的70%以上;三是在新城片区其它公园、道路绿化中也大量运用凤凰木,尤其是公园重要节点、主干道路、交通岛头等,以凤凰木、三角梅为主导树种搭配种植,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目前,虽然凤凰木在岛内外各区的景观应用中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标先进城市,对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建设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推广应用不足,在应用效果及形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及挖掘空间;二是近年来凤凰木受根腐病、株形不规整、生命周期短等因素影响,在大量推广方面被严重制约;三是研发投入力度不大,固守旧的思维理念,推广应用市树凤凰木的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将由市市政园林局牵头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把关绿化方案评审,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在公园、道路绿化建设过程中加大市树凤凰木应用,把握绿化景观的量和“靓”,实现从点到面的应用推广。二是进一步做好凤凰木在种苗培育、苗木种植的研究开发工作,汲取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加大力度保障凤凰木等开花乔木的管理养护。三是强化地标性节点市树应用,对已有一定基础的筼筜湖沿线景观进行强化,在沿湖重要节点、岸线绿化带增加凤凰木种植密度,构建沿湖景观纽带。同时,继续做好金尚路凤凰木景观示范道路的推广工作,在环岛路、轨道沿线、五缘湾、高校等形象窗口区域,丰富凤凰木特色景观的应用形式,助力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
三、《关于规划建设白鹭主题湿地公园的建议》(第20212049号)办理情况
(一)工作背景
市市政园林局会同市资源规划局、市海洋发展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区政府等相关单位,对我市现有湿地资源进行梳理,对提案涉及的同安湾、翔安滨海区域、五通至香山滨海区域以及马銮湾、筼筜湖等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合力,认真推动建议的落实。
(二)工作措施与成效
调研显示,翔安张埭桥水库、下潭尾湿地和九溪口公园,海沧马銮湾南岸生态岛等区域,适宜建设湿地与滩涂,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和迁徙廊道;筼筜湖通过优化种植树种、设置人造滩涂和鸟类引水设施等措施,吸引更多鸟类停留。
1.同安区
同安区目前结合现状滩涂湿地、自然湿地,已启动西溪湿地公园(新西桥至同安大道段)、环东海域新城埭头溪(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湿地公园)项目前期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工程建设。
2.翔安区
根据厦门市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的《厦门新机场鸟类生态补偿研究》,提出东坑湾和下潭尾湿地适合作为新机场迁徙鸻鹬类涉禽的生态补偿地,鳄鱼屿适合作为新机场繁殖鹭类涉禽的生态补偿地。目前,我市鹭鸟保护区为大屿跟鸡屿,鳄鱼屿属无人海岛,翔安区将积极配合市资源规划局开展鹭鸟保护研究。
下潭尾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建成,二期工程开展红树林保护及下潭尾生态修复,目前已种植红树林约85公顷,品种多样,为白鹭提供了更好地栖息繁育、觅食生存的空间。
2020年市市政园林局会同市机场指挥部等有关单位,就九溪口公园建设鸟类繁殖地和觅食地的可行性进行研论。与会专家认为东坑湾、下潭尾及鳄鱼屿生态补偿面积已满足大型鹭类等涉禽的繁殖栖息地要求,九溪口主要作为鸻鹬类小型(25公分以内)涉禽的繁殖地,以及雁鸭类、鸥类等游禽和飞行高度较低的小型鸟类的觅食地。公园可通过建设滩涂与无人岛保护鸻鹬类,建设蓄水泻湖保护雁鸭类,建设保护性泻湖保护鸥类以及建设生态林地保护其他小型鸟类。根据专家意见,已编制了九溪口公园鸟类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的初步方案。
根据《厦门翔安机场建设鸟情动态监测及其对飞行安全影响的分析》的厦门新机场调查区鸟击风险分布图(2015-2018年),张埭桥水库西南侧海面属于鸟击风险的高等级区域。同时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的港区规划图,张埭桥水库西南规划为集装箱泊位区。故还需进一步综合考虑张埭桥水库规划设置为鹭鸟湿地公园或鸟类保护区域的可行性。
3.海沧区
马銮湾新城马銮湾南岸生态岛(包括马銮湾外湾4号、5号、6号人工岛)分别以市花、市树、市鸟为主题来打造,采用生态驳岸,驳岸范围内种植耐盐碱、耐水淹植物,如木麻黄、芦苇、马鞍藤等,形成自然、生态的海岸景观。其中市鸟岛(6号岛)仅作为白鹭等鸟类活动栖息地,为对鸟类进行保护,通过种植招鸟植物、设置人工潟湖等营造适宜鸟类活动栖息的自然生境,不供人群游览,并在5号岛东侧设置观鸟区。市鸟岛(6号岛)已于2020年9月基本完工,4号、5号岛目前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
4.集美区
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对深青溪和瑶山溪河道进行改造整治,形成景观水系,并修复溪流交汇区域的水生态,建设百亩荷花池、人工湿地、木栈道、景观桥和种植丰富的陆地、水生植物,拟打造成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实施河道改造、场内地形整理及园路基础施工,计划2021年底完工;二期工程计划2022年第二季度全面完工。
5.筼筜湖片区
据厦门市观鸟协会统计,筼筜湖区域的鸟类记录共计有86种,其中含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种。筼筜湖地处城市核心地带,水域面积狭小,周边市政设施和城市建设高度集中,人流密集,存在游船、夜景灯光和施工噪音等众多干扰因素,加之栖息环境植被面积有限,导致鸟类栖息、繁殖等活动受到影响。近期筼筜湖通过增设鸟类饮水设施、优化湖心岛树种、设置人造滩涂等方式,进一步吸引更多鸟类前来筼筜湖栖息繁衍。同时,筼筜湖保护中心组织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市观鸟协会等高校、社会团体,进行《筼筜湖鹭鸟城市发展适应性及人工光干扰研究》《筼筜湖鸟类多样性调查》《筼筜湖鸟类资源及其生境调查》等多项研究调查,积极开展筼筜湖区定点观鸟活动等各类科研科普工作,为湖区鸟类保护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6.厦门五通至香山滨海地段
经思明区、湖里区调研,提案所提及的厦门五通至香山滨海地段现已建成为香山游艇俱乐部、长尾礁-五通滨海休闲公园等场所,不具备再建设湿地公园条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除已建成的五缘湾湿地公园、杏林湾湿地公园、下潭尾湿地公园外,目前正在推动的实施项目如下:1.马銮湾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公园内规划了专门的白鹭活动区域,该公园可提升作为白鹭主题湿地公园;2.下潭尾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建成,二期工程将建设观鸟亭、栈道、码头等配套管理设施,打造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下一步也可结合功能完善,建成以白鹭为主题的湿地公园;3.翔安区张埭桥水库公园、九溪口公园已经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也可作为白鹭主题公园。考虑到鸟类湿地公园与动物的自然习性其活动形式与周边环境如机场、码头等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因此在具体选址上将结合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专题论证后进一步确定。
下一步,将由市市政园林局进一步强化公园建设行业指导,市资源规划局发挥野生动物(鸟类)保护和湿地保护行业指导、规划引领和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市海洋发展局推动下潭尾湿地建设,各相关区、相关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抓好我市湿地公园建设。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黄燕添
联系人:何忠财
联系电话:0592-2891511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9日
24小时公司热线
24小时热线-魏经理